“耶律洪基死了!”
当消息传到了大宋的时候,范正不由一愣。
赵煦不以为然道:“生老病死乃是轮回,耶律洪基已经年近七十,因病去世也是常理,毕竟千年人参只能续命,并不能起死回生。
范正摇了摇头,按照后世的进程,辽道宗应该还有一年多的寿命,再加上还有千年人参的调养,只能会寿命更长,本不应该如此早去世。
然而范正虽然是名医,但是毕竟距离辽国千里,再加上耶律延禧封锁消息,范正并没有察觉异常。
“耶律洪基年岁已高,老年昏庸信奉佛教,骄奢淫逸,行事偏向谨慎,这才让宋辽保持和平,然而同时也让大宋没有有机可乘,而耶律延禧刚刚上位,恐怕正是需要立威之时,两国之间恐怕风云再起!”范正感慨道。
赵煦微微点头,他和耶律延禧年纪相仿,自然明白年轻人的想法,耶律延禧刚刚登基,行事定然激进,这固然会给宋辽两国的关系带来风险,但是同时未尝不能给大宋可乘之机。
“无需过度担心,耶律延禧刚刚登基,定然急于掌控辽国大权,短时间内,不会招惹大宋。”赵煦摇了摇头道。
“如今辽国传来消息,让大宋派遣使者前去吊丧!不知陛下如何决策!”范正躬身道。
赵煦冷笑一声道:“西夏和辽国乃是翁婿之国,西夏前去吊丧乃是理所应当,而我大宋乃是天朝上国,又岂能前往辽国吊丧,朕决定不派遣使者前往辽国,激怒耶律延禧。”
“不派遣使者前去吊唁!”范正不由一愣,随即恍然明白赵煦的意图。
赵煦作为帝王,行事自然并不依赖自己的喜好,大宋立志一统天下,耶律延禧刚刚登基,定然会受不了此辱,冲动之下,必将犯错,这就给了大宋可乘之机。
范正想了想,劝说道:“官家三思,辽宋虽然并非翁婿之国,然而根据澶渊之盟却是兄弟之国,再说两国并没开战,当初该有的礼仪必不可少,理应派人前去吊唁。”
范正知道后世的记载,耶律洪基去世之后,大宋并未派遣使者吊唁,而这一次,范正准备劝说赵煦改变这一决策。
“派遣使者前去吊唁!”赵煦眉头一皱,不解的看着范正。
范正点头道:“当年仁宗去世,耶律洪基对前来报丧的宋使假惺惺的说道,宋辽两国已经四十二年没有战争了,并进行举国祭奠,而如今三十六年匆匆而过,耶律洪基去世,官家则可以对辽使说,两国已经七十八年没有战争了,并对耶律洪基大加祭奠。”
赵煦眉头一皱,随即略微思索,眼睛渐渐亮了起来。
任谁都知道大宋最大的敌人就是辽国,而大宋想要击败辽国之前,那就必须灭掉西夏,如果大宋大肆宣扬宋辽已经七十八年没有战争,并对耶律洪基的行为大加祭奠。
日后大宋对西夏开战,定然让耶律延禧投鼠忌器,就算耶律延禧力排众议,决定对宋战争,一旦战事陷入不利,耶律延禧擅自开战之罪必将会遭到反噬。
“此邪方何名?”赵煦哈哈一笑,毫不讳言道。
范正苦笑一声道:“听说辽国为耶律洪基的谥号为道宗,此方名为道德绑架。”
“道德绑架,果然方如其名。”
赵煦仔细思索,不禁拍案叫绝。
此方一出,大宋仅仅需要假惺惺的几句话,就能让辽国自缚手脚。
“来人!传礼部尚书苏轼!”赵煦大手一挥道。
很快,苏轼应召而来,躬身道:“微臣见过官家!”
赵煦对苏轼下令道:“辽国前来报丧,耶律洪基驾崩,谥号道宗,其在位期间,宋辽两国和睦,两国七十八年未发生战争,两国百姓安居乐业,实乃天下帝王道德模范,朕听闻其去世大为悲痛,你立即在邸报上刊发道宗去世的讣告,昭告天下,道宗为宋辽和平所做努力,对其大加褒扬。”
“啊!”
苏轼顿时讶然,他没有想到赵煦竟然对耶律洪基如此推崇,然而他没有想到,耶律洪基在位期间,赵煦带领大宋蒸蒸日上,几次欲发生大战,还是辽道宗最终克制,算起来耶律洪基还是大宋崛起的恩人。
“同时,你亲自带队前往辽国吊唁!以表达大宋对道宗的敬意。”赵煦郑重道。
苏轼乃是大宋的礼部尚书,乃是大宋对外的最高官员,由苏轼亲自吊唁辽道宗耶律洪基,足以表达大宋对耶律洪基的重视。
“臣遵旨!”苏轼郑重道。
当下,苏轼领命,立即在邸报上刊发耶律洪基的讣告,并对耶律洪基的一生进行高度评价,称赞其为历代帝王道德模范。
“大宋对我大辽先帝的评价,老臣回国之后定然如实向新帝禀报。”
北上的车队中,辽国使者大为感动道,他没有想到大宋竟然对耶律洪基如此高的评价。
苏轼一脸悲痛道:“如今我宋辽已经七十八年无战事,此乃中原王朝和草原王朝从未有过的和平,道宗陛下居功至伟,官家希望两国将这份和平继续传承下去,争取达到百年和平,不,是两百年、三百年的和平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